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概率评估福建南部沿海水产品中镉食用健康风险
刘海新, 杨妙峰, 郑盛华, 陈宇锋, 王丽娟, 汤水粉, 余颖, 罗方方
渔业研究    2023, 45 (5): 480-489.   DOI: 10.14012/j.cnki.fjsc.2023.05.008
摘要49)   HTML1)    PDF (1497KB)(47)    收藏

水产品中镉污染状况较为普遍,为了解其在水产品中的污染状况,评估其食用健康风险,本文以2017—2022年福建南部沿海水产品中镉的监测结果及水产品膳食消费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概率风险评估。结果共检测水产品1 004份,各类水产品中镉平均含量顺序为头足类≈蟹类>贝类>藻类>虾类>鱼类;25.6%的蟹类超出限量标准,主要为海捕蟹,其他种类水产品均无超标;贝类、蟹类和头足类对由水产品摄入镉贡献总和为85.8%~93.5%;总体居民镉食用健康风险值(MOE)的P50、P90、P97.5均远小于安全限量1;按年龄组细分评估,少年组P97.5的MOE为0.687,接近于安全限;贝类和蟹类对MOE方差贡献大,敏感度达86.2%~99.1%。结果表明,福建南部沿海居民膳食水产品摄入镉的食用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应对少年组进行膳食结构指导。人体从水产品摄入的镉主要来源于贝类、蟹类和头足类。选择镉含量较低的贝类和蟹类,可有效降低水产品镉的食用健康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连江黄岐湾三倍体福建牡蛎湾内、外养殖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祁剑飞, 魏姗姗, 郑盛华, 罗辉玉, 颜聪毅, 巫旗生, 许翠娅, 林琪
渔业研究    2023, 45 (5): 448-454.   DOI: 10.14012/j.cnki.fjsc.2023.05.004
摘要83)   HTML1)    PDF (897KB)(48)    收藏

为研究海湾内外三倍体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的养殖效果,随机采集了连江黄岐湾湾内和湾外同批延绳平挂养殖的9月龄三倍体福建牡蛎各85个。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对壳长(XL)、壳宽(XW)、壳高(XH)、全重(TW)和肉重(MW)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壳高外,湾外牡蛎其余指标均显著大于湾内牡蛎,湾外牡蛎外形更圆,肥满度更高。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形态对全重的最优回归方程。通径分析表明,湾内和湾外牡蛎壳长、壳宽和壳高均可对全重产生直接正向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壳长>壳宽>壳高;湾内和湾外牡蛎壳长对全重的决定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226和0.236。全重的相关系数R2约为0.842,略小于0.850,基本上可以确定壳长、壳宽和壳高是决定全重的主要因素,但其也受壳质量和肥满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东山湾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中15种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及其风险评价
杨妙峰 席英玉 郑盛华 林娇 郑惠东
渔业研究    2021, 43 (4): 366-375.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4.003
摘要162)      PDF (3497KB)(474)    收藏
为了解海马齿(Sesuviumportulacastrum)体内无机元素水平,为其再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测定了东山湾海域生长的海马齿中钾、钠、钙、镁、铜、锌、铅、镉等15种无机元素含量,并进行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海马齿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呈根>茎、叶的分布规律(钠和钾除外),钠在植株内的迁移能力最强,铁、锰最弱,各元素在叶和茎中的含量呈Na>K>Mg>Ca>Fe/Mn>Zn>Cu>As>Cr/Ni>Se>Pb>Cd>Hg的规律,在根中含量则呈Na/K>Mg/Mn/Fe/Ca>Zn>Cu>Cr/Ni/Pb>As>Se>Cd>Hg的趋势;海马齿叶和茎的钠钾比分别高达8.58和3.84,这是对盐生环境的应激结果,并使其具有天然咸味;海马齿重金属污染水平极低,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0.2,无机砷和铅的暴露边界比MOE分别为545和48,元素膳食摄入总复合风险TTHQ为0.099,总非致癌风险Rn为0.14,致癌风险Rc为8.24×10-6,膳食暴露水平较低,被食用后人体健康风险较低,不会对暴露人群构成明显危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海洋硫氧化菌Thiomicrorhabdus sp.B2-1的分离鉴定及氧化特性研究
陈小红 许贻斌 郑盛华 郑惠东 陈月忠 陈财珍
渔业研究    2021, 43 (3): 247-256.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3.003
摘要157)      PDF (4434KB)(337)    收藏
为了从海水养殖环境中发掘高效硫氧化菌资源,从福建湄洲湾近海养殖区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硫氧化细菌B2-1,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pH、温度、Mg2+、NH4+)下菌株氧化硫代硫酸盐的能力。结果显示,菌株B2-1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带鞭毛,菌株B2-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Thiomicrorhabdus indica13-15AT相似性达100%,初步确定其为Thiomicrorhabdus sp. B2-1。菌株B2-1在pH 6.0~9.0(最适pH 8.0)、20~35°C(最适温度30°C)范围内均可氧化硫代硫酸盐(S2O32-);菌株B2-1的最适Mg2+添加浓度为50 mmol/L,其氧化能力随着Mg2+浓度增加呈先增强后抑制的变化规律;添加NH4+可以缩短延滞期,且菌株的氧化能力随着NH4+浓度增加而不断增强,当添加NH4+浓度为187 mmol/L,S2O32-氧化率可从47.4%提高到95.5%(P<0.05)。综合来看,Thiomicrorhabdus sp. B2-1在海水养殖环境治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海马齿生态浮床对石斑鱼生长及养殖效益的模拟研究
李卫林 温凭 罗冬莲 杨芳 仇登高 郑盛华 郑惠东
   2020, 42 (5): 411-421.  
摘要625)      PDF (6966KB)(333)    收藏
通过构建海马齿(S. portulacastrum L.)-石斑鱼封闭式海水生态养殖实验系统,模拟研究海马齿生态浮床对石斑鱼生长及养殖效益的影响,探索并优化浮床-水体面积覆盖比。结果显示,经22 d培养,海马齿成活率组间无明显差异(P > 0.05),植株增重率与浮床覆盖率呈线性正相关(R2=0.994,P = 0.048 5)。浮床处理组石斑鱼成活率、特定生长率(SGR)、饵料转化率和产出投入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浮床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T2、T3组石斑鱼平均增重率和残饵粪便产量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与T1组无显著差异(P > 0.05)。各处理组的投饵量大小顺序为T3 >(T2、T1)> CK,T3组残饵粪便氮含量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5),而磷含量无组间差异(P > 0.05)。结果表明,海马齿生态浮床对石斑鱼存活、生长和养殖产出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5%的浮床覆盖率即可有效促进石斑鱼存活、提高经济效益;覆盖率为30%时,石斑鱼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当覆盖率升高至45%时,石斑鱼对饵料蛋白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以30%覆盖率综合养殖效益最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应用体外仿生消化法对华贵栉孔扇贝体内镉进行生物可给率研究
杨妙峰 郑盛华 席英玉 罗冬莲 钟硕良
   2019, 41 (5): 385-392.  
摘要70)      PDF (4059KB)(430)    收藏
镉(Cd)是可食用贝类体内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为了更科学有效地研究贝类Cd的食用风险,以对Cd生物富集能力强的浅海贝类——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ls)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胃肠道物理化学环境的体外仿生消化法,测定扇贝体内Cd的生物可给率。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体内Cd的可给率范围在36.5%~63.3%之间,均值47.9%,消化食糜中Cd的主要形态为MT-Cd和GSH-Cd。扇贝各组织Cd的生物可给率大小依次为性腺(51.2%)、闭壳肌(44.9%)、内脏(40.6%)、鳃瓣/外套膜(37.4%),性腺质量分数与可给率呈显著负相关(R=-0.840,P<0.05),内脏质量分数则与可给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6,P<0.01)。鳃瓣/外套膜和闭壳肌是扇贝消化食糜中Cd含量的主要来源(占63.5%),内脏对消化食糜中Cd的贡献率则高于其相应的质量分数,食用前若去除内脏,可以减少约25%Cd的膳食摄入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东山湾海马齿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效果研究
杨芳 杨妙峰 郑盛华 林永青 郑惠东 温凭 李卫林 罗冬莲
   2019, 41 (3): 225-233.  
摘要143)      PDF (3404KB)(658)    收藏
针对规模化网箱养殖的自身污染问题,在东山湾八尺门鱼类养殖海区开展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生态浮床原位修复研究。经过一年的生长,八尺门修复区海马齿平均茎长1.28 m,平均根须长0.52 m,生物量达152.5×103 g/m2,通过生长吸收对C、N、P的积累量分别为5 214.0、378.5、22.9 g/m2。经过两年的原位修复,浮床修复区海水的DO比对照区高11.9%;浮床对石油类、悬浮物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2.3%、14.9%和10.0%,对TN的去除率为11.7%,对NH4-N、NO3-N和PO4-P的去除率分别为19.9%、16.4%和9.2%;由于海水的流动性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浮床对TOC、NO2-N和TP的去除效果不理想。综上,海马齿生态浮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修复区海水水质,减轻网箱养殖水体的营养负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东山湾网箱养殖区多层生态床构建对底层游泳动物的聚集效应
刘勇 郑惠东 许贻斌 陈宇锋 郑盛华
   2017, 39 (5): 342-348.  
摘要111)      PDF (2323KB)(550)    收藏
利用牡蛎壳、PVC管和网片在福建东山湾养殖区海域构建2种类型的多层生态床开展养殖海域生态修复试验。根据2015—2016年开展的3次调查资料,设置养殖渔排多层生态床区和对照区,并对其底层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调查共采集游泳动物17种,修复A区、修复B区的种类数量均比对照区明显增加;第1次和第2次跟踪调查,修复A区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区高0.88倍和1.34倍,修复B区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区高1.46倍和0.28倍。修复A区和修复B区的优势种分别比本底调查增加3种、1种,出现了晶莹蟳(Charybdis lucifera)、善泳蟳(C. natator)、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等经济种类,两个修复区的第一优势种日本蟳(C. japonica)的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区。两次跟踪调查中,修复A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均高于对照区。总体上,多层生态床对修复海洋渔业资源具有一定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海水中挥发酚的方法研究
姜双城 陈宇锋 陈财珍 郑惠东 吴立峰 钱小明 席英玉 杨妙峰 郑盛华 颜聪毅 林永青 林娇 罗冬莲
   2017, 39 (2): 132-138.  
摘要150)      PDF (885KB)(537)    收藏
为优化海水中挥发酚的检测工作,也为今后本方法的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检测 机构的科技人员测定海水中挥发酚的工作提供参考,研究采用SKALARSan++ 型连续流动 分析仪在线测定海水中的挥发酚。实验结果表明:在0~0.100 mg/L 线性区间内,该方法具 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其最低检出限为0.002 m/L; 采用该方法和经典方法同时测定4个样品,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2.21%~4.65%,均小于5%,表明两种方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该方法快捷、简便和绿色环保,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和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福建中南部沿海海水养殖僧帽牡蛎体内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
席英玉 陈宇锋 姜双城 罗冬莲 杨妙峰 郑盛华 林永青 许贻斌
   2016, 38 (1): 47-55.  
摘要126)      PDF (2309KB)(725)    收藏
近年来,随着沿海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船舶含油废水、工业排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影响,海洋受到石油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就2009—2014年相关数据,对福建中南部沿海的莆田、泉州、漳州和厦门四个海区中养殖的僧帽牡蛎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平均含量围头湾>泉州湾>厦门湾>佛昙湾>东山湾>大港湾>旧镇湾>湄洲湾>诏安湾,其中泉州海区的围头湾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超标严重。2009—2014年间各个海区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含量基本都是呈波浪型变化,其中2010年和2013年养殖僧帽牡蛎中石油烃含量较高。2009—2014年间福建中南部沿海养殖僧帽牡蛎总体上受到石油烃不同程度的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I)在0.08~23.3之间,六年监测的54份僧帽牡蛎中有26%样品受到重度污染,37%样品受到轻度污染,其余样品未受污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三沙湾溪邳村滩涂养殖区沉积物质量状况及风险评价
杨妙峰 郑盛华 林永青 席英玉 陈财珍 姜琳琳 余颖 杨芳 罗冬莲
   2015, 37 (3): 202-210.  
摘要126)      PDF (2035KB)(744)    收藏
为了解三沙湾溪邳村滩涂养殖环境污染现状,2012 年4 月对该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油类、硫化物、总磷、总氮、多氯联苯、滴滴涕和重金属(Cu、Zn、Pb、Cd、Cr、Hg、As)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中总氮含量达到生源要素Ⅱ类污染水平;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氮和磷,富营养化程度较高;Hakanson 潜在污染因子较大的是汞和镉,风险水平总体不高,但污染程度受人为活动等外来源影响有缓慢增加的趋势;而生物效应浓度法显示,沉积物中DDTs 含量大于ERL 限值,构成一定生态风险,但沉积物综合生态风险(联合毒性)不大,对生物产生中低毒性,毒性概率约为3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12. 春、夏季东山湾海水中Hg、As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席英玉 林永青 杨妙峰 郑盛华 许贻斌 陈宇峰
   2014, 36 (4): 278-284.  
摘要145)      PDF (2740KB)(875)    收藏
根据2011年东山湾海洋生态环境的调查资料,对东山湾海水中Hg、As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春季(5月份)东山湾海水中Hg含量表、底层分布较均匀,As含量底层稍高于表层;夏季(8月份)表、底层海水中Hg、As含量无明显差异。海水中Hg和As含量夏季高于春季。总体上,春季(5月份)海水中Hg和As含量邻近八尺门网箱养殖区海域的站位较高,由湾中部向湾顶和湾外呈逐渐降低之势;夏季(8月份)海水中Hg和As的含量分布较均匀。海水中的Hg、As含量分布均与温度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pH和溶解氧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海水中Hg、As含量均符合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的第二类标准,表明东山湾海水受Hg、As的污染较小,海水质量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湄洲湾海水硝化作用研究— 15N-NH 4 +氧化法
郑盛华 蔡真珍 王宪 钟硕良 罗冬莲 杨妙峰 姜双城
福建水产    2013, 35 (5): 349-354.  
摘要192)      PDF (738KB)(1003)    收藏

本文利用15N-NH4+氧化法对湄洲湾近岸水体的硝化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湄洲湾近岸水体硝化速率范围在0.51 μmol.L-1.d-1~4.60 μmol.L-1.d-1。养殖区附近较高的硝化速率,有利于海水对NH4-N染污物的自净机制,当水体硝化作用强烈时,水中的NO3-的浓度也随之升高,表明海水中NO3-主要来自于细菌的硝化作用。湄洲湾海水NH4-N的周转时间在1 d~9 d,表层水体的NH4-N转化时间高于底层水。硝化作用转化NH4+为NO2-,并最终转化为NO3-,减少了NH3-N及NH4-N对近岸养殖系统中生物的危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东山湾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春夏季分布特征
林静 陈财珍 郑盛华 陈宇锋 钟硕良
福建水产    2013, 35 (5): 335-342.  
摘要227)      PDF (746KB)(1058)    收藏

为了解东山湾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影响因子及其污染状况,研究分析了TOC的含量分布特征,并讨论了TOC与叶绿素a、盐度、化学需氧量、重金属及粒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山湾水体中TOC的浓度范围为1.24~2.33 mg?L-1,平均值为1.78 mg?L-1。其浓度的分布特征呈湾内高于湾外的格局;春季东山湾水体中TOC浓度高于夏季;表底层水体中TOC浓度变化不明显。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2%~0.78%。其含量的分布趋势呈现湾中部高湾口低的格局。东山湾水体中总有机碳与叶绿素a及COD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盐度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沉积物中有机碳与粘土及重金属(Hg、Cu、Zn和Cr)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福建连江县东南部海域贝类生产区域类别划分方法初探
阮金山 钟硕良 郑盛华 杨妙峰 钱小明
福建水产    2012, 34 (5): 362-369.  
摘要890)      PDF (4256KB)(1019)    收藏
本文根据2009年4、6和8月,连江县东南部海域贝类生产区海水、表层底泥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态环境调查资料,采用贝类生产区域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构成的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数,对连江县东南部海域的46个贝类生产区域进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连江县东南部海域46个贝类生产区均为二类区,其中2a类区14个、2b类区24个、2c类区8个,总面积3 008hm2。2c类区主要分布于闽江口滩涂水域的缢蛏生产区,这与连江县贝类生产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较为吻合。研究还将采用贝类养殖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对贝类生产区域类别划分的结果,与农业部指定的用贝类体中大肠杆菌数量的单一指标划分贝类生产区域的类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大肠杆菌数量单一指标划分的贝类生产区,除了后才里湾的贻贝生产区属于二类区外,其余均属于一类区,与采用贝类养殖区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划型的结果有一定的差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划型研究
钟硕良 席英玉 郑盛华
福建水产    2012, 34 (4): 268-277.  
摘要1062)      收藏
根据2009年3月、5 月和9月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铜、铅、镉、汞、砷、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麻痹性贝毒)的同步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 )、底质质量评价指数( )和贝类质量评价指数( )以及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SI),对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划型。结果表明,海水质量、底质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均为2~6级,平均值为3级、4级和2级,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2~6级,平均值为3级。总体上,贝类产区海水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底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养殖贝类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大肠杆菌、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无1类区,属自然本底区;2类区共15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88%,其中2a类区6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35%,属清洁区,2b类区5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30%,属较清洁区,2c类区4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24%,属轻度污染区;3类区共2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12%,其中3a类区和3b类区各1个,均占贝类产区总数的6%,分别属中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划型的结果与诏安湾贝类产区污染现状相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